嚴格說起來這是我第一次仔細的看其他人的論文或專題報告,以往僅在於做報告時因為需要某部分的資料而參考其中一小段,還未仔細的完整看過一篇論文或專題報告,此次藉由這次機會研究別人的做事以及寫報告的方式。
這篇專題報告在於應用RFID技術以及QR CODE去做便利於導覽的系統,由於上學期一門課程的緣故,我對於QR CODE有粗淺的了解,他是一種二維的條碼,廣泛應用於各種連結以及身分認證,例如在日本就有雜誌廣告在下方直接放上一個QR CODE,使用者只要利用手機圖取他就會自動連線到該商品網頁或資料,是種很便利的技術,而這篇報告即是應用這種技術以及RFID技術,這兩種技術如文中所說各有優缺,像是成本或者讀取的便利性等,閱讀此報告後,我對於一項"專案"的進行有淺略的概念,首先就是動機,動機要明確,確立研究的方向才有辦法進行下一步,然後就是流程以及流程圖,在裡頭的進度表多半制定的日期為一個禮拜以上至一個月,並未有一兩天的進度,我想若把日期訂的太緊湊或太死進度可能多半無法完成,所以往後要學習去評估一項進度所需的時間,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考慮的角度,設計一項系統不單只是站在開發者的角度去評估,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想更為重要,而使用者還分為各種階級,如老人小孩或一般人,如何使各種使用者皆有良好的使用經驗是很重要的課題。這篇報告的出發點以及構想我覺得很不錯,取代以往舊有系統需要手動輸入展覽品編號或語音導覽設備搜尋的動作,使導覽更為簡便,但報告中並未列出使用者的實際使用經驗,像這樣的裝置若是在如故宮這樣大型的博物館,當某項展覽品非常熱門時這兩種技術真的會比較便利嗎?,人潮多的時候QR CODE讀取變的更麻煩,文中雖說可把QR CODE放大方便讀取,但若該展覽品旁出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條碼啟不是有礙觀瞻?而RFID又需靠近至一定距離,若人數一多我想大多數的人就會選擇走掉,這些問題還有待改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